揚州市體育運動學校2022年度質量報告
1.基本情況
1.1學校概況。揚州市體育運動學校,主校區地址揚州市七里甸路2號,分校區為揚州市射擊運動中心、位于揚州市國防園內。揚州市體校始建于1958年(前身為軍體校),1986年經省政府批準正式成立中專體校,系全省首批十一個中等專業學校之一,目前體校集少年業余體校、體育中學(初中)、中專體校以及市體育訓練中心為一體,是一所全學齡段的綜合性體育學校。
學校現址占地共150余畝,校舍總建筑面積7.6萬平米,基礎設施有綜合訓練館、球類館、室內游泳館、田徑館、射擊館以及教學樓、辦公樓、運動員公寓等。
揚州市體校是市體育局下屬事業單位,也是一所以開展和實施青少年體育訓練為主線,同時承擔著普教和職教工作的“三集中”制中等學校。學校以“學訓并重、體教融合”為辦學宗旨,一直承擔著為本地區選拔、培養和輸送青少年體育人才,以及代表揚州市參加各類國省級比賽的重要任務。通過多年發展,體校共為揚州市培養出10名世界冠軍、20名亞洲冠軍、100余名全國冠軍,逐漸成長為揚州大市青訓事業的領軍單位,訓練規模和效益均占據本地區競技體育的大半江山。
1.2 學生情況。截止2022年底,在校生401人,2022屆畢業生102人,比2021屆畢業生增加33人。
1.3教師隊伍。學校核定編制數74人,實有在編數69人,專任教師40人,其中專業教師27人,校外兼職教師6人,高級職稱5人、大學及以上學歷39人,總師生比約1:10。與2021年度一致。
1.4設施設備。生均校園占地面積約300平米、生均校舍建筑面積約190平米,生均教學實習儀器設備2萬元,生均紙質圖書10冊、電子圖書3000冊。與2021年度一致。
2.學生發展質量
2.1黨建引領。緊抓黨建工作,常態化開展學習教育,專題化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,做到思想建設、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常抓不懈。強化組織建設,全年發展黨員1名、召開黨支部民主生活會4次、“講黨史、賽黨課”主題活動15次、教育輔導講座2次、宣講二十大精神1次。筑牢思想防線,組織廉潔自律談話20人次、參觀警示教育基地1次、開展“510”廉政教育講座2次。改進工作作風,全年開展全校師生教育專題會議6次、校園安全教育2次、4-6月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整治活動、動員和總結大會各1次。
2.2立德樹人。2022年,學校工會、團委、學生會齊心開展工作,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提升素養、陶冶情操。在活動組織上,開展了趣味運動會、放風箏活動、校園文化藝術節、周末觀看勵志電影、集體打掃衛生、志愿者服務、學生會競聘等各類活動。在移風易俗上,3月,我校為拉薩籍學生舉辦藏歷水虎新年的慶;顒,以實際行動為拉薩學生送溫暖、為體育援藏添貢獻。在行為養成上,通過開展學生軍訓、內務評比、禮儀教育、思想品德教育等活動不斷提升學生自我約束、自我管理能力,從而在校內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,學生行為習慣也得到進一步提升。2022年校園政治環境穩定,文化課和專業課合格率高,運動訓練專業2020級1班張佳揚被評為“江蘇省三創優秀學生”,體育休閑專業2021級1班黃美芹被評為“揚州市優秀學生干部”,運動訓練專業2021級1班黃青茂被評為“揚州市三創優秀學生”,運動訓練專業2020級1班被評為“揚州市先進班集體”。
2.3在校體驗。2022年在校生滿意度、課堂育人滿意度、課外育人滿意度、思想政治課教學滿意度、公共基礎課(不含思想政治課)教學滿意度、專業課教學滿意度均為100%。
2.4就業、升學及輸送情況。2022年,在升學就業方面,本屆中三在籍生77名,40人進入高校,1人留學,4人輸送省隊,3人當兵,29人就業,升學就業率達100%。在向上輸送方面,本周期,全校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54人,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103人,輸送入選國家隊11人,輸送入省專業隊23人,省運會結束抽調入省隊試訓40余人。
2.5-6創新創業和技能大賽。2022年舉辦的江蘇省第二十屆運動會中,揚州體校共派出546名運動員直接參加和牽頭負責了共20個項目的比賽,獲得了 41枚金牌、21枚銀牌、33枚銅牌,近1100分的優異成績,超額20%完成揚州市委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。
3.教育教學質量
3.1專業建設質量。學校開設運動訓練與體育休閑2個專業,與本地體育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相契合,文化基礎課為30課時/周、專業課為30課時/周。
3.2課程建設質量。開設校內項目15個、校外聯辦項目3個,包括田徑、游泳、射擊、擊劍、橄欖球、柔道、跆拳道、武術(散打和套路)、少兒體適能、拳擊、摔跤、舉重、網球、蹦床、羽毛球以及射箭、輪滑、棋類等。設項為揚州大市規模最大、項目最全、水平最高。
3.3教學方法改革。學校推行“學訓科一體化”教學模式,制定學校課程改革方案,調整、充實課程內容,加強課程的實施與管理,建立多元課程評價體系。2022開發校本教材 2本,實施了10個項目化課程,初步形成了以能力為本位、以職業實踐為主線、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。近三年由于疫情影響,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,效果良好。
3.4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。截止2022年底,校園網主干最大帶寬100M,建有較完備的計算機房、電子閱覽室,班級均配備智慧黑板、多媒體教學設施,教師每人配備筆記本電腦、臺式電腦,均具備運用電子化教學的能力,校園設置學生廣播站。
3.5師資隊伍建設。教學方式再改進,備課從嚴、講課從實、輔導求細、總結求全,積極參加市直學校集體備課、教研活動20人次,校內評課、教研學習活動24人次;在專業訓練上,及時掌握訓練進展、分析對手特點、擬制應對方案,做到常督查、?偨Y。2022年通過揚州市“綠楊金鳳”計劃引進橄欖球項目優秀教練員1人。
3.6校企雙元育人。2022年,學校堅持體教融合和聯合辦訓的思路,拓寬了新發展道路。與高;睾献,通過與中瑞酒店職業技術學院合作,解決了辦學資源不足的問題,打通了人才向上輸送的渠道。與中小學合作,通過與濱江小學等學校開展擊劍項目進校園,解決了推廣普及、梯隊銜接、人才選拔的問題。與協會俱樂部合作,通過與靚羽羽毛球俱樂部、屹峙青少年體育文化揚州有限公司等合作辦隊的模式,拓展了羽毛球、橄欖球等項目發展渠道。本屆省運會,羽毛球項目奪得5枚金牌;三方合作共建的觸式橄欖球、橄欖球項目,首次參賽即獲12枚金牌。與企業合作,通過江蘇蘇凡水利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合作,達成體企共建協議,維修改造運動員公寓4-6層,為單位節省約120萬元。與軍分區、公安合作,實現軍體、警體共建,提升了形象,強化了管理模式。
4.國際合作質量
無
5.服務貢獻質量
5.1積極參與志愿服務。2022年組織參與揚州市文明城市創建志愿服務100余人次,參與揚州市疫情防控專項志愿服務200余人次,參與對口掛包社區志愿服務200余人次
5.2對外開放訓練場館。由于疫情影響,2022年度學校實行封閉管理,校內大多體育場館資源未向社會開放;綜合球類館則通過體育公園公司按防控要求有序向群眾進行開放。
5.3 做好雙擁工作。2022年完成1名退伍士官安置,學校安置退伍軍人共4人。
5.4踐行體育援藏計劃。2022年共20名拉薩籍運動員在學校學習、訓練和生活,針對他們文化基礎薄弱的情況,要求教師進行暑期補課,此外還聘請專門的思政教師、藝術類教師給他們上課,3月為拉薩籍學生舉辦藏歷水虎新年的慶;顒,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。
6.政策落實質量
6.1-2國家和地方政策落實。落實學生助學金制度,一是完成國家助學金發放,發放學生數25人,二是通過揚州市慈善總會建立貧困運動員資助基金,完成資助20余人;執行和落實“奧運爭光”計劃,國家隊運動員輸送達11人,其中2人基本確定入選中國參加杭州亞運動會隊伍。
6.3-4學校治理和體系建設。修改完善各類規章制度,制定學校各科室人員優化調整方案,涉及調整和提拔的中層干部14人,均按照有關規定程序執行;完成學校工會委員會改選、學生會改選,建立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,進一步建立全校性民主決策、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治理體系。
6.5經費投入。2022年度預算投入總資金3633.18萬元,均為地市縣投入3633.18萬元。與上年度相比略有增加。
7. 挑戰與展望
7.1 面臨挑戰。隨著社會事業的發展,近年來,市體校辦學條件和基礎設施陳舊、落后等問題日益顯露,與省內其他兄弟體校的差距逐漸拉大,目前的建設與發展態勢與所承擔的任務不相匹配。
挑戰1:學校定位偏低,發展后勁不足。將體校定位在普通中職學校,沒有將其所承擔的任務聯系起來,在人員、經費、硬件設施等方面投入不夠。
挑戰2:基礎條件一般,綜合保障不足。市體校2010年搬遷至新址辦學,現有基礎設施使用了十余年,存在屋頂滲漏、瓷磚空鼓、下水管道堵塞、消防管道銹蝕、宿舍布局不合理、訓練場館不通風等諸多實際問題,嚴重影響教學訓練生活。
挑戰3:運營保障不順,辦學經費不足。在2022年體校標準化建設考評中,體校被省局評定為B類,屬于基本達標單位,市體校各項基礎設施因經費原因處于省內下游,嚴重制約學校高質量發展。
挑戰4:教體溝通不暢,融合程度不足。學;A教育(義務教育)和職業教育界定不清晰、性質不明確;此外,體校辦學長期游離在市教育統管體系邊緣,與地區基教、職教事業的發展產生錯位、融合度較差,在招生選材和畢業升學、師資建設和人才引進、教學科研和教師發展等具體方面也缺乏教育部門的引導和指導,均對體校辦學、尤其是文化教學水平的提升造成不利影響。
7.2 未來展望。
一是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。深入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和專題學習,組織好貼合教育主題的師生活動,營造好學深悟透、領會要義的思想氛圍,把提升黨的建設水平和領導能力落實在學校的內部管理上、立德育人上和高質量發展上,切實為黨中央最新的思想理論和精神要求在基層延伸營造條件、夯實基礎。
二是進一步突出專業建設。全面深化“項目領航、專業強校”戰略,優化項目布局、補齊發展短板,瞄準法國奧運會、杭州亞運會、第三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等國際性、全國性大賽,精準實施高水平運動員挖掘和輸送工程,力爭讓更多的揚州運動員參加大型賽事、積累潛在規模,盡快實現有揚州籍運動員走上奧運賽場、站上奧運領獎臺。
三是進一步完善中職體系。緊跟職教體系改革和發展步伐,堅持因材施教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,明確專業培養和普教育人“兩條腿”走路的職教內涵,不斷加強學生良好行為規范養成,提升師生綜合素質,打造名項目的同時,建設名專業、培養名師名生,確保學校的育人功能不斷凸顯。
四是進一步提升辦校條件。對照江蘇省市級體校建設標準,爭取上級政策、人事和資金支持,以全面建設揚州地區“最好的青訓中心”和“一流的特色學校”為目標,以改建擴容、提檔升格為階段性任務,努力健全保障機制、擴大辦學規模、加快設施建設,切實提升辦校條件,加速推進體校高質量發展。
五是進一步優化管理效益。繼續優化績效工資分配方案,強化部門績效和干部績效目標考核,堅持用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樹立正氣、引導風氣。繼續堅持融合發展的辦學理念,加強體教、體企合作,拓寬開放辦學的縱深和廣度;加強與上級競訓單位的聯系,推動青訓中心建設,提升專業發展的層次和高度;加強與各上級部門的溝通,尋求理解和支持,強化學校提速進位的條件和力度。
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們將繼續圍繞市體育局和教育局的統一領導,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,緊扣揚州市城市文明發展大局,聚焦高水平體育人才培養,堅持以德立校、依法治校、以質強校,不斷開拓進取、奮勇拼搏,在新時期為“好地方”揚州的青少年體育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揚州市體育運動學校
2022年12月16日
蘇公網安備32100302010125號